在吳欣岱醫師的粉專上看到一篇文章,針對金曲獎最佳新人 te壞特 的準醫師身份與歌手身份的討論,除了吳醫師的選圖「金髮尤物」(Legally blonde)居然已經20年了差點哭出來以外,這是一直都是我深刻關心的主題。
小時候對這部經典之作的重心放在性別刻板印象、外貌刻板印象等議題之上,外貌、性別與能力一直存在這著樣的負面連結:愛打扮都是壞學生、重視外表等於沒有內涵、女生愛打扮是想要吸引異性、男生愛打扮性向是不是要注意、男生就是要陽剛與堅強⋯⋯太多了,罄竹難書。
2021的現在,多數的我們已經知道,至少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會知道,以上都是過往傳統荒謬的父權思想,在各個層次上不斷複製、重製,這篇文章不再討論。
學了人類圖以後我對這部片有新的感受,因為從人類圖當中看不出性別,所以我們也可以明白,所有特質與性別無關,我們看到的都是社會文化的制約。以下是睡醒滑手機後的心得文。
|
年輕的我們都相信夢想的,但我們開始有了很多藉口:因為工作很忙很累、因為養家糊口、因為現實不可能、因為身旁沒有人可以做到。
但你想做這件事情嗎?這是你要的嗎?如果是,你只是給自己很好的理由不要勇敢沒關係而已。很多人拿生活當作藉口,認為自己無法去做任何自已想要追求的夢想與喜愛的事物,但如同珊妮老師所引述的那句名言「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做的事情,才能讓你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
以人類圖的角度來說,無論你是一位生產者、投射者、顯示者還是反映者,也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麼,你都有自己的內在權威與策略,用正確的方式開始自己夢想的第一步。
||
下一步,如果我們身旁的人有一個夢想,即使那個夢想聽起來多麼辛苦、多麼荒謬,你願意相信他嗎?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實質的支持,相信對方的內在權威與策略,相信這件事情對他就是正確的,不要加以干涉與阻止?
以人類圖的角度,一個人的設計當中,有很多因素會讓身旁的人忍不住想要「改變」你的做法,可能是不理解、可能是投射、可能是自以為為你好,但不管是哪一個,其實都是出自於「不理解」。不理解對方的出生設定、不理解他做決策的方式、不理解所謂為他好不應該是社會一致的標準。
這是個矛盾的時代。因為我們處於一個世代交替的過程,舊有的世界有著一個既定的標準,由他們告訴你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誰是美的誰是醜的、就連幸福都是被規定好的。但我們開始慢慢掙脫。
我們能不能真正地看見一個人、真正地認識一個人,真正地覺得他就該活出自己的樣子,然後不會試圖改變他成為我們希望的模樣?即使你知道按照他原本的樣子生活很辛苦,即使你知道他這樣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會充滿碰撞,我們能不能真正地「尊重」一個人的獨特性,進而「引導」他而非「改變」他?
不改變他人,那你會想要改變自己嗎?
|||
為什麼醫生不能當歌手?為什麼歌手不能同時是醫生?
這個問題以前是為什麼女性不可以有投票權?為什麼女性不可以同時是母親是妻子也同時是公司主管?時代看似在變,但只是表面的問題變了,核心問題依然存在:同質化。
我們常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事實上所有事情都是,人們用自己的狀態去套用在別人身上。但還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不代表他不能發生不是嗎?
我相信越來愈多的人能夠真正地尊重自己與他人以原本的面貌生活著,但我們敢真正放下對於失敗的擔憂嗎?
我們有了夢想、我們敢於追夢,我們也能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但我們允許犯錯嗎?
各種以愛之名、各種關心、各種為你好,時常只是因為不能接受犯錯。就好像生命的旅程當中一定要一帆風順,不能接受任何的交通阻塞、媽祖繞境,沒有前進就像是後退,沒有比別人快就是一種失敗。
因為不允許犯錯,就不會允許嘗試,但嘗試是讓這個世界前進的唯一可能,不管是夢想也好、做自己也好,都是在嘗試的過程成形。
這不是雞湯文。
因為如果沒有回到你的內在權威與策略,你的Strategy and Authority,這一切都是空談。我們一樣被這個社會制約,我們一樣受限於他人的世界,我們找不到自己與他人的界線,我們沒有能力勇敢做自己。
因為做自己不是靠頭腦說一句「我要做自己」就是做自己了,你的策略和內在權威是什麼?你有辦法使用嗎?你知道怎麼使用嗎?你願意使用嗎?
#很長的一篇碎念
#我要去吃飯了
#圖片來源: Sanem Blogs
----------司機手動置底----------------
很多人在問我什麼時候要開課,我說啊,好的老師和好的課程值得你等待,你是那個正確的人嗎?不論是線上還是實體課程,我們近期內就會見面了:)